

預防中暑
香港的夏天十分炎熱及潮濕。當我們在炎熱天氣底下進行工作,體溫自然會上升,而我們身體亦會透過排汗以降溫。但當排汗都不能令身體有效降溫時,我們會覺得頭暈、頭痛、噁心、氣促甚至神志不清;若體溫進一步上升至41度,更會令身體痙攣甚至昏迷,亦即是能造成生命危險的中暑。
在炎熱和濕度高的環境下,無論是在室內或室外工作(例如倉庫、碼頭、地盤、貨櫃場、廚房和洗衣房等),我們都應該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避免在酷熱環境下工作當然是最好方法,但若不能避免,我們應執行以下一些能幫助身體降溫的措施:
- 盡量在遮蓋物(例如太陽傘、簷篷)之下工作,減低被陽光直接照射機會,防止曬傷
- 盡量減少體力勞動的需要,需要時使用工具協助
- 穿着通爽、淺色及鬆身的衣物,以方便排汗並減少身體吸熱
- 多飲水或其他適當的飲料,以補充足夠的水份及鹽份,並避免喝含酒精、咖啡、茶或其他含或咖啡因的飲品,以防脫水;及
- 於適當時間在清涼地方休息,避免長時間戶外工作等
- 如欲了解更多預防中暑的措施,請參閱下列資訊。
《預防工作時中暑專題網頁》網址:http://www.NoHeatStress.hk
《職安健WhatsApp24小時防暑熱線》: https://bit.ly/NHSwhatsapp (文字查詢) (WhatsApp號碼:9317 0987)

名稱 |
酷熱環境下工作預防中暑及熱壓力風險評估網上公開講座 (於2025年5月20日舉行) |
名稱 | 類型 | 出版機構 |
單張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酷熱環境下工作預防中暑單張 | 單張 |
勞工處
|
工作暑熱警告通知設定教學 | 單張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預防中暑影片及資訊索引 (中文版) | 單張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預防中暑7式 (中文版) | 單張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酷熱環境下的工作安全健康 | 單張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寒冷及酷熱天氣 | 單張 |
香港天文台
|
海報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對付熱暑怪 幾招搞掂晒 (英文) | 海報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海報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海報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海報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海報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海報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海報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酷熱天氣下工作預防中暑(建造業工人) | 海報 | 勞工處 |
酷熱天氣下工作預防中暑(清潔工人) | 海報 | 勞工處 |
酷熱天氣下工作預防中暑(貨櫃業工人) | 海報 | 勞工處 |
防暑四式-廚房篇 | 海報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防暑資訊卡 | 資訊卡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防暑資訊卡 (英文) | 資訊卡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防暑資訊卡 (烏爾都語) | 資訊卡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防暑資訊卡 (菲律賓文) | 資訊卡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防暑資訊卡 (尼泊爾文) | 資訊卡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貼圖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貼圖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貼紙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漫畫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書籍 | 勞工處 | |
綠十字 2016年 3月號 - 炎熱天氣下預防中暑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16年 7月號 - 專家談「極端天氣」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19年 4月號 - 覺得唔清醒 唔好再死頂!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20年 5月號 - 預防工作時中暑,由風險評估開始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21年 5月號 - 預防中暑的良好措施 降溫方法不可少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22年 4月號 - 預防中暑全攻略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23年 1月號 - 防暑全攻略 – 消暑神器及太陽能發清涼休息站推介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24年 4月號 - 防暑清涼用品有效性研究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24年 4月號 - 工作地點熱壓力風險評估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24年 4月號 - 辨識熱疾病及處理方法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綠十字 2024年 4月號 - 職安健科學 – 認識濕球黑球溫度 | 書籍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建造業工地整理及預防中暑 | 通訊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印刷出版、資訊、通訊業預防工作時中暑 | 通訊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物流貨運業尾板操作安全及預防中暑 | 通訊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預防中暑 - 建築工人篇 | 影片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預防中暑 - 職業司機篇 | 影片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影片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中暑是可以預防的! | 影片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對付熱暑怪 幾招搞掂晒 (足本版) | 影片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中暑急救六式 | 影片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室內防暑四式 | 影片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戶外防暑四式 | 影片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防暑專題網頁NoHeatstress.hk 「休息時間計一計」使用教學 | 影片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 1. 究竟香港是否愈來愈熱呢?
- 答:
總括而言,香港近年天氣越來越熱,酷熱天氣日益普遍。我們絕不能忽視中暑等與高溫相關的健康風險,必須提高警覺,並採取適當的防暑措施。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 - 每年天氣概況 (2004-2024)
2. 天文台發出的「酷熱天氣警告」是否唯一的參考指標?
我們在炎熱季節應特別留意天氣報告。當天文台預測香港會受到酷熱天氣影響,便會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當此警告生效時,應執行預防措施,以防需要戶外工作的人士中暑。勞工處於2023年編制《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並制定的「工作暑熱警告」,讓僱主及僱員更容易評估在酷熱天氣下處於戶外或沒有設置空調系統的室內環境工作時的熱壓力水平。「工作暑熱警告」是基於天文台發布的香港暑熱指數及「極端酷熱天氣」特別提示制定,分為黃色、紅色及黑色三級,顯示僱員在有關環境工作時面對顯著及遞增的熱壓力水平。詳情請參閱下表:

僱主/負責人可參考勞工處發出的工作暑熱警告,從而可較簡易便利地判斷僱員在工作時所面對的中暑風險,採取所需的防暑措施,減低中暑風險。當不同級別的工作暑熱警告生效後 ,相關的訊息會在香港天文台官方網站首頁及「我的天文台」手機應用程式上顯示。僱主和僱員亦可透過選擇接收「我的天文台」或「香港政府通知你」手機應用程式的推送訊息而得知工作暑熱警告生效詳情。
3. 只有夏天才會中暑嗎?
其實中暑並非只發生在夏季,倘若在持續高氣溫、高濕度的悶熱環境下工作,全年均可能會發生中暑。
4. 有沒有一些「法寶」能夠幫助預防中暑?
隨著科技日益進步,今時今日要預防中暑已不止於多飲水及穿著淺色通爽衣服等基本措施。現時市面上有不少能幫助身體降溫或防曬傷的個人裝備,供戶外或經常需要在酷熱環境中工作的人選擇。
清涼巾
功能、特點 | 使用方法 |
|
|
防曬手袖
功能、特點 | 使用方法 |
|
|
安全帽頸擋
功能、特點 | 使用方法 |
|
|
防曬帽
功能、特點 | 使用方法 |
|
|
掛腰風扇
功能、特點 | 使用方法 |
|
|
資料來源:職業安全健康局
5. 天氣酷熱,除喝水之外,有沒有其他飲料可幫助預防身體不適或中暑?又有沒有一些飲料不宜飲用?
答:
在天氣酷熱時多喝水非常重要,因為能補充身體因大量排汗而流失的水分。由於大量排汗亦會令身體流失鹽分,所以飲用含電解質的飲料亦可幫助減低出現熱衰竭的機會。 天氣酷熱時不宜飲用的飲料包括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品,因為這些飲品會加快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
6. 天氣酷熱但又需要在戶外或沒有空調的室內環境工作,有甚麼措施可幫助預防中暑?
答:
香港夏天炎熱和潮濕,一些需要從事戶外工作(例如建造業、清潔、保安、園藝等行業的僱員)或在沒有設置空調系統的室內環境工作的僱員(例如機電業僱員),會受酷熱天氣影響而增加中暑的風險。此外,僱員若需要在一些熱源或發熱設備(例如鍋爐)附近工作,亦會有中暑的風險。僱主須就僱員在工作時的熱壓力進行風險評估,並因應評估結果採取適當措施避免僱員在工作時中暑。以下措施讓僱主和僱員參考:
- (1) 供應清涼飲用水:在工作位置附近提供足夠的飲用水,員工可在不多於10分鐘的步行時間取得飲用水;提醒員工定時補充水分,每小時飲約250-500毫升,有需要時每小時可飲750-1000毫升(但每小時不應飲用超過1500毫升的水,以免導致血液中的鹽分濃度低於正常水平);可考慮提供含有電解質(如:鈉質、鉀質)的飲料,讓僱員可適當地補充電解質;不應該提供含有酒精的飲品作為補充身體水分的選擇。
- (2) 減少吸收熱力:為長時間從事戶外工作的員工設置上蓋或遮陽光的遮蔽處,減低員工因受陽光直接照射而吸收的熱輻射。如不可行,僱主應考慮提供太陽傘; 僱主亦應提供防曬裝備,如闊邊帽、配有頸擋的安全帽、冰巾及防曬手袖等。移離或隔離產生熱力和熱空氣的裝置或設備,例如明火煮食爐具、氣體焊接、火焰切割、散熱裝置等;抽走工作地點的熱空氣; 為員工提供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例如能以光亮表面將熱輻射量反射並具隔熱功能的防護頭罩、護目鏡、手套及防護衣等。
- (3) 增加散熱:設置吹風機 ∕ 噴霧風扇 ∕ 座地風扇,加強空氣流動、增加散熱通風;僱主亦可向員工提供便攜式風扇(如掛腰風扇)、含冷凍包 ∕ 製冷裝置的冷凍衣、冰涼背心、冰涼頸巾、清涼巾等來幫助身體散熱降溫;員工儘可能穿著淺色、透氣的衣服,減少熱能的吸收及有利身體散熱。
- (4) 減少體力勞動:僱主應作出適當的工作安排以減低工作的強度和速度,因為高強度和速度的活動會令身體產生熱能,導致熱壓力水平上升; 僱主可提供合適的機械輔助工具,例如手推車、叉式剷車、起重裝置等給員工使用,注意定期檢查及保養有關設備,確保運作暢順; 指導員工以二人 ∕ 多人合力搬運減少體力勞動;為長時間從事重勞動量的員工安排輪替工作 ∕ 優化工作的安排,以減低員工工作的速率及勞動量。
- (5) 安排工作時段:如可行,應將戶外及重勞動量的工作編排至日間較清涼的時段(如在上午10時 前或在下午4時後)進行;安排員工交替在較熱和較清涼的環境下工作。
- (6) 安排休息時間及地方:應在合理地切實可行的情況下,讓員工有休息時間,例如安排輕至中等勞動的員工,每工作2小時至少有10分鐘休息;而重至極重勞動的員工,每工作2小時至少有15分鐘休息(當工作暑熱警告生效時應根據勞工處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建議為有需要的員工每小時安排休息時間);設置或安排有上蓋或可遮蔭的地方,例如涼亭、傘下、茂密的樹蔭、流動車廂等,讓員工可以坐下休息;在偏遠及沒有電力供應的工作地點,僱主可考慮安裝流動清涼休息站供相關員工使用。
- (7) 安排熱適應期:熱適應期是讓員工在一段時間內逐漸適應酷熱的工作環境和身體的反應,並作出相應的生理調節;為從未曾或者已經超過一個月沒有在酷熱環境工作的員工安排最少5天的熱適應期,期間每天逐漸增加不多於正常工作時間的20%,直至完全適應;為已有兩星期至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在酷熱環境中工作的員工安排最少4天的熱適應期。在復工首天,安排不超過正常工作時間的50%;之後每天再逐漸增加不多於正常工作時間的20%,逐步回復到正常在酷熱環境工作的時間。
- (8) 與僱主多溝通:僱員的一些個人因素可能增加他們在酷熱環境工作時的中暑風險,例如本身有一些健康問題,如心臟病、高血壓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等;僱員如對其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在高溫環境工作有疑問,應徵詢醫生的意見。若醫生有特別建議,應將有關意見通知僱主,並與僱主商討作出適當的工作安排;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如頭痛、肌肉痙攣、脈搏急速等),應停止工作,並通知主管,如有需要應尋求醫生意見。
資料來源:勞工處 - 《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職安局綠十字 -《工作地點熱壓力風險評估》
7. 應如何為中暑患者進行急救?
答:
中暑可以迅速發生並危害生命,僱主應為僱員提供相關資料和訓練,並安排定期演練,讓員工能儘早識別相關的徵狀,即時作出適當的處理。
一些顯示僱員可能出現中暑的徵狀包括:
|
|
*注意中暑徵狀因人而異,不應單憑病患員工是否大量出汗或無汗作為斷定中暑及決定應否施行急救處理的準則。一般而言,如僱員長時間在酷熱環境下工作或進行大量體力活動,便有機會中暑,若出現上述相關的徵狀時,應儘快尋求協助及讓不適的員工降溫,並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作出適當的急救處理。
中暑急救首要任務就是為患者降低身體的溫度,直至情況好轉或救護人員到達。處理方法如下:
- 立即通知主管,跟從機構既定的緊急應變措施採取行動,並尋求同事及醫療人員幫助
- 應儘快將病患員工移往陰涼及通風良好的地方坐下或躺下
- 評估病患員工的清醒程度以作出適當的急救處理
檢查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 | 不完全清醒 |
|
|
急救處理
完全清醒 | 不完全清醒 |
- 鬆開或適量除去員工的衣服 - 向其灑水,再用扇或電風扇協助揮發水分,降低體溫 - 用濕有冷水的海綿/毛巾持續抹身降溫 - 在兩邊腋下及腹股溝放置濕有冷水的海綿/毛巾有助降溫 - 給予清涼飲用水或電解質飲料
|
- 鬆開或適量除去員工的衣服 - 向其灑水,再用扇或電風扇協助揮發水分,降低體溫 - 用濕有冷水的海綿/毛巾持續抹身降溫 - 在兩邊腋下及腹股溝放置濕有冷水的海綿/毛巾有助降溫 - 切勿給予飲料
|
資料來源:勞工處 -《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
8. 含酒精紙巾有涼快感覺,我們可以使用酒精紙巾抹身來降低身體溫度嗎?
千萬不可,因為酒精會令皮下血管收縮,反而減慢身體的散熱功能。如需要降低身體溫度,可以考慮以清涼水弄濕毛巾來抹身降溫。
9. 常聽說天氣炎熱的時候可以選擇穿着淺色的衣服,有助預防在酷熱天氣下工作而引致中暑或其他相關熱疾病是真的嗎?
穿着淺色的衣物,相對來說可以減少身體吸收熱能;如果可以的話應選擇透氣性能良好、並能反射熱輻射的物料作為工作服的物料,這些通爽及天然質料的衣服有助身體散熱。此外,在戶外工作不建議「赤膊上身」,因為皮膚直接會吸收熱能,更容易引致中暑或其他相關熱疾病,甚至會令皮膚燒傷。
10. 人的體質和健康情況各有不同,會否有些人會較容易中暑?
長者、過胖人士或患上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的人有較高的中暑風險。此外,一些藥物如某些感冒藥、高血壓、心臟病和精神科藥物等,可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工友若對健康情況有疑問,應諮詢醫生意見。如有需要,工友應通知主管以作適當工作安排。